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各族人民是一家和谐共处万事兴
发布时间:2011-9-27 17:35:13


各族人民是一家  和谐共处万事兴

一、基本情况
封丘县现有73万人口,辖19个乡(镇)、605个行政村,共有少数民族成份24个,人口14388人。其中回族人口14045人,分布在6个乡镇,18个行政村。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2005年以来,共出动各类宣传车540多辆(次),书写标语22000余条,录制宣传磁带158盒,在全县56个重点村进行播放,召开回汉相邻村“增进民族团结”联席例会200多次,签订《回汉相邻村友好协议书》444份,群众签订履行友好协议保证书6万多份,回汉群众开展乒乓球友谊赛、篮球友谊赛等文体联谊活动10多次,召开座谈会30多次。抽调县直机关干部500余名,入村进行帮扶,为创建活动搭建平台。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我县各族群众之间的民族感情进一步加深,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我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两大转变这一宏伟目标,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全县上下形成了思想上高度一致,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上齐抓共管,团结一致求发展,万众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二、取得成效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创新活动载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各族群众的团结意识明显增强,民族感情进一步加深,相互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自2005年以来,封丘县连续三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2006年,省委书记徐光春来封丘视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时,对我县民族团结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桥镇陈桥村是一个回汉杂居村,该村为了便于回族群众发展经济,专门划出场地供回族群众发展水产养殖和牛、羊、鸡养殖。同时,部分汉族群众自觉出资帮助回族群众维修了清真寺,回族群众十分感动,为此,专门立了一通“民族团结碑”,作为民族团结的见证。尹岗乡辛寨村是一个回族村,该村比较富余,在创建活动中,出资近20万元整修了通往相邻汉民村的道路,相邻汉族村群众深受感动,专门在所修的桥上刻上了“民族友谊桥”字样,以示纪念。2007年11月,在荆乡回族乡政府,回汉群众举办了“黄河化工杯”乒乓球友谊赛,参赛汉族队13个,回族队5个,参赛人员70人,到场观看的回汉群众300多人。2008年春节前,在回族乡前荆乡村回中,回汉群众举办了“团结杯”篮球友谊赛。6个回民村、5个相邻汉民村与县直联队共12个队参加比赛,回汉群众200多人到现场观看。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各族群众之间,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加深了友谊,增强了团结。
二是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把创建活动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化解各类矛盾。通过宣传教育,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知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社会大局稳定。2005年以来,封丘县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李庄乡海庄村和贯台村过去因羊啃青问题,两村群众之间不断出现磨擦和纠纷。陈桥镇时寺村和城关镇 南范庄村因撞车事故引发了“4.10”事件,两村群众曾一度发生冲突。在创建活动中,海庄村与贯台村通过召开回汉族村“增进民族团结”联席例会,两村干部群众之间加强了交流,消除了隔阂,目前,两村己结成友好村。时寺村与南范庄村,通过开斋节和春节互相慰问,召开联谊会,消除了误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结。每逢开斋节,南范庄村干部群众都要带着礼品、礼金到时寺村去慰问、去祝贺,2009年春节,时寺村干部、群众代表、阿訇、社首也带着锦旗、匾额和慰问品到南范庄村进行慰问,匾上书写着“各族人民是一家,团结开出友谊花”字样,两村干部群众40余人召开了“迎新春团结联谊座谈会”。目前,两村干部群众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三是促进了县域经济和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05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封丘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是我县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承启之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突出表现于十大亮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0亿元以上,接近50亿元;财政收入也第一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引进市外资金为市定目标的125%,引进省外资金为市定目标的124%,并成功引进全国500强企业雨润集团落户封丘,实现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三是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达到40%左右,其中工业产销率位居全市第二,全县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8家。四是农业经济取得新突破。2007年,被列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中科院农业重大项目试点县和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五是城市建设长足发展。新修的东风路、行政街、发展路等8条道路将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田4.5万亩,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路网覆盖全县乡村,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七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保持全省一类县。八是项目带动效果明显。全年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2个。2007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7%,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0.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九是基层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十是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2007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民族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共上报少数民族发展项目48个,涉及金额近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00万元,其中,新上各类项目26个,铺修道路150公里,修渠83公里,打井280眼,新建学校、文化大院、医院、清真寺等公共设施14座。现有民族企业20个,总投资15亿元以上,年产值16亿元以上,年利税400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2万人。
三、主要做法
1、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县电视台定期播放宣传口号,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片》,播放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宣传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二是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加深了解。2007年,县委统战部、县民族综教局在全县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参赛干部群众2万多人。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民族宗教局、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比赛,参赛学生1000多人。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期间,有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乡镇,都能结合当地实际,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乒乓球友谊赛、蓝球友谊赛、拔河比赛、戏曲比赛等,还召开座谈会、演讲会、联谊会等;工青妇、科技局、畜牧局、农业局、卫生局、体委也都能发挥自身优势,送科技下乡、送卫生下乡、送文化下乡等;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每年都举办1-2期阿訇、社首政策法规培训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各族群众之间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增进了团结,在活动中自觉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学习民族知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民族意识、团结意识。三是总结表彰,树立典型,营造人人讲团结、人人讲进步的社会氛围。县委每年都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并拿出10万元以上资金,对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户及优秀阿訇、社首进行隆重表彰,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每年也都召开相应的会议,表彰先进,树立正气,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2、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营造竟相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发展壮大民族企业。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少数民族群众创办企业,实施“回归工程”;积极为企业引资引才,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培育民族产业,壮大民族企业,实行典型引路,马氏制革、长青牛业、中原牧业等有一定规模的民族企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支持,目前,以上企业已发展成为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环境。县直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乡村的支持力度,在审批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时,对少数民族村优先考虑;在实施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项目时,少数民族村优先建设;在落实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时,对少数民族村优先安排。对破坏、阻挠民族经济发展的坏人坏事,依法严厉打击,为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农业、科技、畜牧等有关部门深入少数民族村,引导群众发展牛羊养殖,为他们无偿提供科技服务,提供统一防疫,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牧草种植500亩。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8个。四是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动员黄河化工等企业捐资160多万元,为少数民族村建清真寺,搞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不断加大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少数民族村的力度。经济部门、公益事业部门主动与民族村结对,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为民族村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办难事。六是典型引路。对发展民族经济的先进个人、先进村以及先进企业,每年都在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大会上进行表彰,树立典型,为群众引路,营造竟相发展经济的浓厚氛围。
3、完善落实规章制度,建立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一是各少数民族村和周边汉族村,对村规民约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不断进行充实,做到具体、创新、实用。二是《回汉相邻村友好协议书》中的内容不断进行完善,使之更实际,更科学,更能解决问题。三是《回汉相邻村“增进民族团结”联席例会制度》、《民族宗教领域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制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落到实处。四是在中小学生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对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的中小学生,每学期安排8个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族青少年从小树立“各族人民是一家”的理念,从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族宗教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个纲领性文件,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为早日实现我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两大转变而努力奋斗。